栏目导航: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港澳高考 > 文章正文
 
香港高校广招内地生源内地高考招生格局改变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济南日报 2008-1-5 17:26:50

今年高考之际,香港8所大学再次集体出动,广招内地生源,引起了人们的众多议论。港校明显的优势使内地尖子生在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外,找到了另一种选择。有学者撰文指出,内地高考招生格局正在逐步改变。

    “内地学生能去香港就不要去北大……香港以巨额奖学金吸引学生,已经渐渐改变了中国大学的层级。”

    “调查显示:65.53%的考生和家长更倾向于到香港读书,香港高校吸引力超过内地一流名校。”

    “如果每年内地高中毕业生最优秀的一两万人被香港的大学挑走,内地还有哪个大学好意思说自己是‘一流’?”

    ……

    今年高考之际,香港8所大学再次集体出动,广招内地生源,引起了人们的众多议论。港校明显的优势使内地尖子生在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外,找到了另一种选择。有学者撰文指出,内地高考招生格局正在逐步改变。

    香港高校受青睐

    今年,香港的中文大学、城市大学、香港大学、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岭南大学、浸会大学和教育学院在中国内地20个省市招收本科生。其中,中文大学和城市大学根据教育部批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第一批录取的重点高校名单。其余6所香港高校则自主招生。

    “北京,608;四川,668;辽宁,636。我们和北大、清华的录取分数非常接近。”提起去年录取内地理科生的平均成绩,香港科技大学中国内地学生及学生事务主任朱力径博士一脸骄傲。

    陈秀野,北京状元,以687分的高分曾被清华大学录取,再三权衡之后,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刘扬,广东状元,放弃复旦大学,投奔香港科技大学。李洋,海南状元,因高考移民身份被清华拒之门外后,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已被确定保送北大、清华、中科大、浙大、复旦、上海交大等名牌大学的学生,也成为香港高校重点争取的生源。去年香港科大接触的13个保送生中,已有5人被保送北大,但家长听完科大的介绍后,当即表示愿送孩子到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和城市大学借参加全国统招之力,更广为内地考生和家长所知。面对统招报名时非此即彼的选择,香港高校丝毫不处下风。2005年中文大学在四川招收的文科考生中,英语单科成绩平均高达144分,已录取的考生在各省市前100名之内的多达15人。

50万元的奖学金诱惑

    香港高校一年的学费约为6万-8万港币,生活费在1万-4万港币左右。为吸引尖子生,各校都拿出了巨额奖学金。

    中文大学今年计划在内地招生270人,其中提供100个全额奖学金,每个全奖包括大学4年所有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补贴,共计约50万港元。城市大学设立了44万港元的“状元奖学金”,去年海南状元李洋首获殊荣。此外,该校还分不同等级发放其他奖学金,从24万到2万港元不等。

    来自深圳的薛明宇,因中学期间曾获国际化学竞赛金牌而于2004年被保送北大。入学不久,他获知香港大学招收全奖学生,立即报名并被顺利录取。“我并不觉得北大就比港大差,可既然港大不收我学费,还给生活费,我为什么不来?”薛明宇说。但这种诱惑也仅限尖子生。香港大学中国事务执行主任陈燕玲承认,去年,香港大学为全球的海外学生设置了100个全奖,每年12万港元左右。内地有五六十个学生拿到奖学金,但并非都获得全奖。

    “香港的大学早与国际并轨”

    并非所有内地学生都冲着奖学金而来。北京状元陈秀野选择香港科大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科大“视野开阔,中西结合”。

    根据《泰晤士报》评比,历史悠久的香港大学在世界200所大学排名中居前50位,该校50%的教师毕业于世界著名学府,许多教授在国际上具有显著影响力。“我们除中文系外,学校从教材到课堂全部采用英语教学。很多教授本身就是外国人,不会讲中文。”香港大学中国事务总监黄依倩说。

    城市大学朱国斌博士也介绍说,城市大学拥有52位讲座教授,其中10位是世界各国的知名院士。他作过一个比较,“现在内地许多一流大学都说要与国际接轨,其实我们香港的大学早就与国际并轨了。”

    和内地高校多采用百分制计算不同,香港学生的成绩用国际承认的GPA平均分绩点计算学分。“这种方法督促我们在一学期里持续不断地为每一科努力。”温州来的城市大学翻译及传译专业一年级学生夏倩说。“我在内地上大学的同学总是很闲,平时玩电脑游戏,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背背书就可以了。”夏倩说,灵活的学分制使学生有了更多选择和机会。深圳学生庄冰冰就读香港大学数学系,她在港大还选修了多门音乐课、日语、文化比较等和数学不相关的课程。

多样的机会

    香港高校极重视学生的对外交流。“要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文化和制度,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能管理香港和内地,还要能管理世界。”中文大学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处长周陈文琬说。

    来自深圳的城市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学生杜先杰,明年初将到新加坡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实习5个月,事务所和学校将为他提供工资和补助,并报销路费。杜先杰觉得,如果实习顺利,毕业后直接去那里工作。而温州来的夏倩也已争取到明年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做一学期交换学生的机会。类似的实习和交流在香港高校非常普遍。朱国斌告诉本报记者,城市大学各科系会为学生寻找本地、内地以及新加坡、英国、德国、美国等地著名企业的实习机会。

    香港高校学制为3年,中学学制则有7年,为使内地学生与香港学生同步,所有招入香港高校的内地学生需读一年预科。目前,中大、科大、城大等都将预科设在本校,而港大则委托内地合作高校完成。薛明宇曾在北大度过一年的“委培”时光,对两所顶尖高校的国际化程度有了感性的比较。据他统计,“北大每年由学校提供资金到国外实习的最多一两个,到国外交流学习的不过10到15个;而港大去年仅仅到国外最顶级学府交流的学生就有30人左右,其中12个来自内地。”

    毕业后的前景,是学生和家长更看重的深层问题。“香港是国际都市,许多到香港高校读书的人把这里作为进一步出国的过渡。”朱国斌分析说。据城市大学统计,前几年城市大学的内地毕业生,有67%留在香港就业或到海外深造。

    选才标准差别很大

    不是所有内地尖子生都适合在香港读大学。周陈文琬认为“一个教育制度不可能适合所有人”。曾在复旦大学“委培”一年的香港大学法律系学生骆嘉昀做过比较,“香港大学与北大、复旦等内地一流学府在‘文化’上差别很大。”学会自主和做选择,将是内地学生在香港面临的最大难题。

    还在上预科的刘扬觉得自己成熟很快,因为“办身份证、签证续签等都要自己处理,交流也要自己计划,而国内的大一学生还和高三时差不多”。骆嘉昀也提到,“所有课程的时间都要学生自己安排,还要争取奖学金、交流的机会,这些光想是没有用的。”

    除中文大学和城市大学取消面试、参加全国统招之外,其他6所大学依然采用高考成绩和面试相结合的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时,英语应用、心理素质、逻辑分析能力等成为考察的重点。杜先杰参加过香港大学的笔试和面试,一向认为英语是自己强项的他,考完后感觉太难了,“复杂程度远远超出高考水准,感觉很像托福、雅思考试。”面试环节的难度进一步增加,“整个过程都要用英语和考官聊天,他们的问题很深,例如怎么考虑中国农村的发展问题。我的一个同学被问到中国的航天技术发展问题。”杜先杰承认,以前他从没想过这样的问题,更不要说如何用英语表达。

    2005年,在各省报考港大的学生中,有11个省的高考最高分考生被拒绝。黄依倩说:“他们不适合读港大。”“香港大学培养的是领袖型人才,我们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判断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因为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成为将来的领袖。”黄依倩说,“一定要打破一个观念,高考成绩最好的学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人才。”

内地招生:从冷漠到爆棚

    2003年,国家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之初,内地对香港高校普遍反应冷漠。“上海重点中学的校长根本不理我们。”朱力径说。除了历史悠久的香港大学外,很多学生家长对香港的高校一无所知,他们甚至以为香港中文大学只教中文。2004年科大的内地学生回北京做宣传,人大附中连门都不让他们进。“重点中学都以多少学生考上北大、清华为荣,香港的学校算什么?”朱力径忿忿不平。

    香港高校不得不集体行动,在几大城市联合举行宣传会。2004年,一个北京重点中学校长团访问香港。科大直接把访问团拉进校园,让校长们亲身感受科大的教学设备和氛围,“北京四中和实验中学的校长都意识到,科大也是个很好的大学”。这一参观,为科大打开了在北京招收尖子生的局面。

    2005年,香港高校在内地的招生范围一下子扩展到17个省市,今年,又增加到20个。

    香港政府吸引内地人才的优惠政策也使港校招生如虎添翼。同时,香港政府各个部门都从政策上给予内地学生在港学习乃至留港就业的优惠。2005年,香港大学的招生计划是200-250人,报名人数超过5000;香港城市大学计划招生120人,由于报名人数超过预期,录取名额增加到193人。今年,科大目前仅在北京一地的报名人数就已超过600人。

    冲击是双向的

    随着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影响力的扩大,有学者和媒体提出,香港高校的吸引力已超越北大和清华,双方在每年高考后争夺最优秀生源已是必然。对此论断,不少人提出异议。他们认为,香港高校的招生人数不会无限制上升。

    香港大部分高校都想在未来几年把非本地学生的比例从目前的10%提高到25%。“但25%是上限,”黄依倩说,“招收内地学生是为了增加生源的多样性,我们总不希望整个学校都是内地学生。”

    除了引进内地学生,凤凰卫视评论员、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许子东认为,香港高校更应该引进内地的学者和教授,“香港的教师职位是很高薪的,所以不敢随便引进内地最著名的教授和学者,如果放开这一块,真正的冲击才会到来,而香港的高校也将有非常大的变化。”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07年我国独立学院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7年我国民办大学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榜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
·2008中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强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排行
·北京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新设置高校名单
·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
·上海市列入985工程及211工程的院校名单
·各省高招办联系方式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教育部2007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
·2007年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院校名单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
·2007年第二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名单
·各学历层次高校学生毕业证书内容样本
·福建省2007年度第一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名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强
·2008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强-中国校友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名单
·2008年具有小语种单独招生资格的25所院校
·59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